通常一般人只要提到地藏菩薩,大家的腦海中總是會浮現陰深深的、恐怖、幽冥、地獄、鬼魂、冤魂、好兄弟等之聯想;這也難怪,因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常救度鬼道眾生,令人難免會「胡思亂想」。其實地藏菩薩並非只管幽冥眾生而已,在本師 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內所有娑婆世界之六道眾生,地藏菩薩都不辭辛苦的加以救拔,使令解脫。許多佛教徒大多誦過「地藏菩薩本願經」,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很詳細的介紹地藏菩薩的前生因緣、願力、悲願、功德、方便救苦難等,所以誦、持、修、供地藏菩薩本願經,其功德威力甚大。而我們這個世界的教主 釋迦牟尼佛,在咱們這五濁惡世中,教化著我們這些剛強眾生,為使我們的心能夠調伏,離苦得樂並捨邪歸正,於是便分身百千億萬,廣設方便加以教化救度,其有未調伏者,隨著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各種惡業,在三惡道中受苦受難,而地藏王菩薩便承擔了本師 釋迦牟尼佛涅槃前的重託,廣設方便加以救度,悉使末法眾生都能解脫,永離痛苦,正所謂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」之大宏願。且地藏菩薩會慈悲救度眾生,一直到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,彌勒菩薩出世成佛時,才了盡釋迦佛之重託。
接下來筆者為大家澄清許多民間信仰所誤解地藏菩薩之種種問題。
(一)必須澄清的一些民間流傳之觀念
首先就是民間信仰中的「目蓮救母」之故事,這目蓮救母的故事情節,你我小時候大概都看過電影、電視劇、歌仔戲、小說、傳說等。很多人都誤認為目蓮是中國人,更自己想像著,認為目蓮救母之後,也修成佛道,最後因釋迦佛的託負,而做了地藏菩薩。以上民間所流傳的是很嚴重的錯誤,大概是電影中目蓮的造形很像現比丘像的地藏菩薩,且目蓮手上拿著很像地藏菩薩的錫杖,又直闖地獄勇猛無比,於是便順理成章的被誤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前生吧!其實目蓮是佛陀(本師釋迦牟尼佛)住世時的印度人,並且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(神通第一),讀者可參考佛教內所出版的目蓮傳,就可明白了。
第二點要澄清的是
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地藏菩薩在佛教中的特殊重要性
地藏菩薩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他與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共同構成了中國大乘佛教的四大支柱。四大菩薩,各有特色,各有殊勝之處;特別是地藏菩薩,其願力之廣,孝心之深,更是人天共欽,諸佛讚歎。下面,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談談地藏菩薩的特殊重要性。
一、地藏菩薩是佛門中最重要的菩薩
地藏菩薩是佛門中最重要的菩薩,他的重要性,很多人都沒有充分認識到。在民眾中,知道觀音菩薩的人很多,知道地藏菩薩的人,相對較少,這與我們的宣傳和介紹有很大的關係。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都非常地非常地了不起,窮劫讚歎,猶不能盡。但地藏菩薩與他們相比,更具有突出的特點和殊勝之處。
首先,其願無盡。我們知道,所有的大菩薩都有廣大的誓願,都是以普度眾生為己任,都發願: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都是按照這個誓願修六度萬行,普度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。
但地藏菩薩的誓願,更是廣大無邊,他在因地修行時無數次從內心深處發願: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;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。這個誓願超出一切菩薩的誓願。一切菩薩的誓願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,唯獨地藏菩薩的誓願是度盡眾生方成佛。
其實,地藏菩薩早已修行成道、證佛之果。他是諸佛之師、菩薩之母,他學生的學生都早已成佛,其數無量無邊,老師豈有不成佛之理?但地藏菩薩悲心懇切,視一切眾生為父母,這些父母尚未脫煩離苦,所以他不斷地發願,要度盡眾生;他雖證佛果,不居佛位,以菩薩身,以大威神力,普門示現,往返六道,幫助眾生。眾生無盡,其願無盡,時空無盡,其願無盡。地藏大願,超出一切諸大菩薩。
其次,代佛宣化。地藏菩薩的責任特別重大。釋迦牟尼佛,說法49年,講經三百餘會。入涅磐前,在忉利天官,為母說法,說法時,十方世界,一切諸佛都來集會。這說明,這次說法,是特別地重要。
釋迦牟尼佛為母親說法,肯定要挑最好的法來說,他說了什麼法呢?地藏法。
在法會開始,釋迦牟尼佛讚歎地藏菩薩,舒金色臂,摩地藏菩薩頂,殷勤付囑: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,悉使解脫,永離諸苦,遇佛授記。
也就是說,釋迦牟尼佛滅度後,彌勒佛出世之前,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,這漫長的無佛時代,度脫眾生的重任,憑十方諸佛當面,託付給地藏菩薩了。法會結束時,釋迦牟尼佛殷切地叫著地藏菩薩的名字,再次囑託說:現在未來天人眾,吾今殷勤付囑汝,以大神通方便度,勿令墮在諸惡趣。
地藏菩薩接受了釋迦牟尼佛的囑託,也就是說,在彌勒佛出世前這五十六億多年的時間裡,地藏菩薩代表佛化度眾生。
地藏菩薩代佛宣化,一切菩薩圍繞協助,由此可見地藏菩薩是何等地重要。
其三,法門殊勝。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,他示現十方,普度眾生,在所有的世界裡,地藏菩薩與娑婆世界閻浮提眾生,有特別的因緣。也就是說,地藏菩薩與我們地球上的一切眾生,有特殊的緣分。
在理上說,法法平等,法無高下,全看當機與否,當機者勝。地藏法最契合我們地球上一切眾生的根基。地藏菩薩說我們生活中的事,談生活中的因果報應,教我們斷惡修善、改造命運的方法。特別是他的孝道思想,契合一切眾生的根基。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父母,他跟你談如何與父母相處,如何報父母恩,像拉家常一樣。聽起來親切,做起來可行。地藏法最當機,所以最殊勝。
二、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中最重要的經典
一、地藏菩薩是佛門中最重要的菩薩
地藏菩薩是佛門中最重要的菩薩,他的重要性,很多人都沒有充分認識到。在民眾中,知道觀音菩薩的人很多,知道地藏菩薩的人,相對較少,這與我們的宣傳和介紹有很大的關係。觀音菩薩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都非常地非常地了不起,窮劫讚歎,猶不能盡。但地藏菩薩與他們相比,更具有突出的特點和殊勝之處。
首先,其願無盡。我們知道,所有的大菩薩都有廣大的誓願,都是以普度眾生為己任,都發願: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都是按照這個誓願修六度萬行,普度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。
但地藏菩薩的誓願,更是廣大無邊,他在因地修行時無數次從內心深處發願: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;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。這個誓願超出一切菩薩的誓願。一切菩薩的誓願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,唯獨地藏菩薩的誓願是度盡眾生方成佛。
其實,地藏菩薩早已修行成道、證佛之果。他是諸佛之師、菩薩之母,他學生的學生都早已成佛,其數無量無邊,老師豈有不成佛之理?但地藏菩薩悲心懇切,視一切眾生為父母,這些父母尚未脫煩離苦,所以他不斷地發願,要度盡眾生;他雖證佛果,不居佛位,以菩薩身,以大威神力,普門示現,往返六道,幫助眾生。眾生無盡,其願無盡,時空無盡,其願無盡。地藏大願,超出一切諸大菩薩。
其次,代佛宣化。地藏菩薩的責任特別重大。釋迦牟尼佛,說法49年,講經三百餘會。入涅磐前,在忉利天官,為母說法,說法時,十方世界,一切諸佛都來集會。這說明,這次說法,是特別地重要。
釋迦牟尼佛為母親說法,肯定要挑最好的法來說,他說了什麼法呢?地藏法。
在法會開始,釋迦牟尼佛讚歎地藏菩薩,舒金色臂,摩地藏菩薩頂,殷勤付囑: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眾生,悉使解脫,永離諸苦,遇佛授記。
也就是說,釋迦牟尼佛滅度後,彌勒佛出世之前,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,這漫長的無佛時代,度脫眾生的重任,憑十方諸佛當面,託付給地藏菩薩了。法會結束時,釋迦牟尼佛殷切地叫著地藏菩薩的名字,再次囑託說:現在未來天人眾,吾今殷勤付囑汝,以大神通方便度,勿令墮在諸惡趣。
地藏菩薩接受了釋迦牟尼佛的囑託,也就是說,在彌勒佛出世前這五十六億多年的時間裡,地藏菩薩代表佛化度眾生。
地藏菩薩代佛宣化,一切菩薩圍繞協助,由此可見地藏菩薩是何等地重要。
其三,法門殊勝。地藏菩薩的威神力不可思議,他示現十方,普度眾生,在所有的世界裡,地藏菩薩與娑婆世界閻浮提眾生,有特別的因緣。也就是說,地藏菩薩與我們地球上的一切眾生,有特殊的緣分。
在理上說,法法平等,法無高下,全看當機與否,當機者勝。地藏法最契合我們地球上一切眾生的根基。地藏菩薩說我們生活中的事,談生活中的因果報應,教我們斷惡修善、改造命運的方法。特別是他的孝道思想,契合一切眾生的根基。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父母,他跟你談如何與父母相處,如何報父母恩,像拉家常一樣。聽起來親切,做起來可行。地藏法最當機,所以最殊勝。
二、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中最重要的經典
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
中國第一古剎 白馬寺
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,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(68年),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,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, 有「中國第一古剎」之稱。
中國第一座古剎:白馬寺,大約建於東漢明帝時期。它被佛門弟子公認為是「祖庭」和「釋源」。
唐武則天時,白馬寺盛極一時,僧人有千餘。安史之亂和會昌滅佛時,白馬寺遭到較大破壞,呈現的是「斷碑殘剎見遺蹤」。宋太宗時重修白馬寺,明嘉靖時和清康熙時亦進行了修葺。
河南洛陽白馬寺(官方網站)http://www.chinabaimasi.org/
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
【民間傳說】白馬寺的由來
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建的第一座寺院。它的營建與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「永平求法」的故事緊密相連。
相傳東漢永平年間(公元58~75年),一日,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,夢見一位高大的金神,頭放白光,飛繞殿庭。 第二天,漢明帝召集大臣們,詢問夢中所見的金神是何方神聖。太史傅毅博學多才,稟告明帝說:「臣聽聞西方有得道者,號稱為佛,能飛身於虛空,身有日光環繞,君王夢中所見的也許就是佛吧!」於是漢明帝派遣使臣蔡音、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。
蔡、秦等人經過長途跋涉,在月氏(今阿富汗一帶)遇上了在那裏游化宣教的天竺(古印度)高僧迦什摩騰、竺法蘭。 蔡、秦等人於是恭恭敬敬邀請二位高僧到漢朝帝都宣講佛法。他們的誠意打動了二位高僧。於是,蔡音、秦景與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,用白馬馱載佛經、佛像,跋山涉水,歷經艱險,終於在三年後的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回到京城洛陽。漢明帝隨後命令工匠模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。為銘記白馬馱經的功勞,將寺院取名為「白馬寺」。
永平求法(網絡圖片)
相傳東漢永平年間(公元58~75年),一日,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,夢見一位高大的金神,頭放白光,飛繞殿庭。 第二天,漢明帝召集大臣們,詢問夢中所見的金神是何方神聖。太史傅毅博學多才,稟告明帝說:「臣聽聞西方有得道者,號稱為佛,能飛身於虛空,身有日光環繞,君王夢中所見的也許就是佛吧!」於是漢明帝派遣使臣蔡音、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。
河南洛陽白馬寺 圖片集錦 http://goo.gl/vbJ2OM
蔡、秦等人經過長途跋涉,在月氏(今阿富汗一帶)遇上了在那裏游化宣教的天竺(古印度)高僧迦什摩騰、竺法蘭。 蔡、秦等人於是恭恭敬敬邀請二位高僧到漢朝帝都宣講佛法。他們的誠意打動了二位高僧。於是,蔡音、秦景與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,用白馬馱載佛經、佛像,跋山涉水,歷經艱險,終於在三年後的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回到京城洛陽。漢明帝隨後命令工匠模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。為銘記白馬馱經的功勞,將寺院取名為「白馬寺」。
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
中國歷史年表
傳說時代(三皇五帝時期)
夏 約前21世紀–約前16世紀
商 約前17世紀–約前11世紀
周 前11世紀–前256
西周 前11世紀–前771
東周 前770–前256
春秋 前770–前476
戰國 前476–前221
秦 前221–前207
西楚 前206–前202
漢 前202–220
西漢 前202–9
新 9–23
玄漢 23–25
東漢 25–220
三國 220–280
魏 220–266
蜀漢 221–263
吳 229–280
晉 266–420
西晉 266–316
東晉 317–420
十六國 304–439
南北朝 420–589
宋 420–479
北魏 386–534
齊 479–502
梁 502–557
後梁 555–587
西魏 535–557
東魏 534–550
陳 557–589
北周 557–581
北齊 550–577
隋 581–619
唐 618–907
武周 690–705
五代十國 907–979
遼(契丹) 916–1125
西遼 1124-1218
定難軍 881–982
西夏 1038-1227
宋 960–1279
北宋 960–1127
南宋 1127–1279
金 1115-1234
大蒙古國 1206–1271
元 1271–1368
北元 1368–1388
明 1368–1644
南明 1644–1662
後金 1616–1636
清 1636–1912
中華民國 1912至今
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
中華民國(台灣戰後時期)
1945至今 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 |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