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

中國第一古剎 白馬寺


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,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(68年),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,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, 有「中國第一古剎」之稱。

中國第一座古剎:白馬寺,大約建於東漢明帝時期。它被佛門弟子公認為是「祖庭」和「釋源」。

唐武則天時,白馬寺盛極一時,僧人有千餘。安史之亂和會昌滅佛時,白馬寺遭到較大破壞,呈現的是「斷碑殘剎見遺蹤」。宋太宗時重修白馬寺,明嘉靖時和清康熙時亦進行了修葺。

河南洛陽白馬寺(官方網站)http://www.chinabaimasi.org/



洛陽白馬寺是我國的第一座大寺廟,也是中原第一古剎。建於東漢孝明帝永平十年(西元六十七年),為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。

其建造過程,有一段近乎神話的傳說:東漢孝明帝在某晚,夢見頸項發出百光的佛陀飛向宮廷,於是皇帝派了蔡愔和秦景等十二人出使印度,命令他們帶回佛陀的教義。他們出發到大月氏,途中遇見攝摩騰、竺法蘭二僧,立刻延請他們到中國來說法,並利用白馬將「四十二章經」及釋迦立像馱回洛陽,自此,才有了白馬寺。
河南洛陽白馬寺 圖片集錦 http://goo.gl/vbJ2OM


現存的白馬寺佔地四萬平方米,一百多間的殿堂的布局是縱軸式的,主要殿堂位於南北中線上,從山門往裡縱深依次是:天王殿、主殿大佛殿、大雄寶殿、接引殿、佛殿毗盧閣。


主殿大佛殿內中央供奉的是端坐蓮台的釋迦牟尼佛,右手拈花,左右是迦葉、阿難二弟子,文殊、普賢二菩薩列坐,二天女后侍。大佛殿東南角有一口明代鑄鐵鐘,重二千五百公斤。據說在風清之夜或晨曦初露之時,白馬寺鐘聲可以傳數十里,而且城內東大街鐘樓上的大鐘也能與之共鳴,確實是「鐘聲響徹梵王宮、下通地府震幽靈」。

大佛殿之後是供養着三世佛的大雄寶殿,兩廂分列十八羅漢。羅漢像姿態不一,神情各異,系元代用夾苧乾漆造像工藝塑成,十分珍貴。大殿後是接引殿,最後是佛殿毗盧閣。毗盧閣建於唐朝,內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清凈法身毗盧佛,旁立文殊、普賢菩薩。閣后石碑上刻着《四十二章經》。

在白馬寺的東南角和西南角,有攝摩騰、竺法蘭的丘冢。寺院外東南約200米處,有一座高24米的13層密檐式磚塔,名為「齊雲塔」,本稱釋迦舍利塔、金方塔、白馬寺塔。建於後唐,后在宋代被毀,金代重修。

白馬寺六景是:清涼台、夜半鍾、齊雲塔、藤蘭墓、斷文碑、焚經台。

資料來源:正見新聞網 http://news.zhengjian.or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